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在新加坡,这些中国品牌真的是火了

2017-12-29 新加坡眼

点击关注新加坡眼”,输入“翻译”“雅思”等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人均GDP居全球前十的新加坡,是全球各国品牌竞相角逐的自由市场,很多大牌都将这里作为商品首发之地,拿手机来说,iPhone普及程度极高……


所以,当第一次看到目前长居新加坡的某中国互联网业高管用的是华为手机(据说还买了一台保时捷Mate 10,一台Mate 10pro),多少还是有些惊讶的。新加坡某商会的负责人,也用的是华为手机……


他们缺钱吗?NO,这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新加坡主流社会中,中国品牌“见惯不怪”。


当然,新加坡眼还发现,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品牌,2017年在新加坡也是可圈可点、成果丰硕。





1电子消费产品:华为


在大中华地区,各个厂商一直努力在激烈的中国市场博杀,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域。华为耕耘数年,为中国品牌在手机市场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看看新加坡出入境处这种新加坡和外界交汇之处,华为手机大幅广告,让不少来新的中国人不自觉地拍照打CALL。

 

  

 

新加坡作为华为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市场,在这里试水成功,意义重大。而今年,华为还将新加坡作为Mate 10 Pro全球首发地区之一,足以说明其市场需求及占有率表现优异。

 

回溯华为手机这两年在新加坡市场的份额明显提升,恰好也是伴随着Mate9和Mate10的推出节奏。特别是Mate 10系列,因其强大的AI拍照功能俘获新加坡一众网友的“芳心”。(更多内容戳“阅读原文”)



针对年轻人市场,华为打造了Novi系列手机,时尚设计,轻薄有型,Nova 2i 主打前后双摄像头拍照

 

 

2餐饮行业:海底捞火锅


以海底捞为首的一批中国品牌火锅店,把四川火锅推进了新加坡主流餐饮市场,成为新加坡人的日常选择。


新加坡是海底捞在中国之外的第一个进驻国家


海底捞在新加坡的第一家店是在克拉码头,现在克拉码头已经是新加坡火锅业的竞争重镇。可以说是海底捞带动了新加坡的火锅行业。



3家用电器:方太

 

两三年前就已来到新加坡的方太,蛰伏之后,今年发力,一整个集装箱,短短25天,就卖空了。一时间“方太抽油烟机,在新加坡卖!断!货!”。

 

IMM专卖店内人气爆棚


新加坡的组屋结构、国民的烹饪习惯,都和中国市场大相径庭。方太来到新加坡开拓市场,遇到的挑战,相当于二次创业,能有此成就,实在难能可贵。



4服饰:热风


上海起家的热风,与中国的时尚产业同步成长。时尚界更是一个比拼软实力的名利场。百年来位居时尚业尖端的法国,其后的意大利、英国、美国,近些年的日韩,哪怕是同属大中华圈的港台,都比“中国”这个品牌有优势。



热风把店开在新加坡的购物中心地段乌节路,已经是一种勇气。



5互联网:微信、双十一、支付宝


双11热点,新加坡英文电商也蹭得火热。微信在新加坡的普及 ,那更不用说了。新加坡眼的读者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商业策略和发力最明显的,还是支付宝。


今年,李显龙总理公开提出推进无现金支付。支付宝在新加坡耕耘几年,今年也看到长足进步,德士也能刷支付宝付款。另外,乌节路上的购物商场、樟宜机场等等,使用的人越来越多。


 


6共享单车:ofo和摩拜

 

共享单车这个产业,中国绝对领先全球。ofo、摩拜经过几轮“厮杀”,终与本地品牌Obike(Obike与中国经验也有千丝万缕联系,此处不展开)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7金融:银联国际


银联卡在新加坡市场消费使用越来越普及,包括和本地银行联合发银行卡,当地读者应该深有体会。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银联国际在新加坡推出“黄金车”让游客能免费乘车,很多从中国来的小伙伴在机场就打车去了酒店,也算在新加坡街头拉风一把。



8保险:中国太平




中国太平在中国大陆以外开展业务的时间,比新加坡建国还久。


中国人寿(新加坡)这几年进入新加坡市场



9百货公司:裕华国货


在新加坡社会,说起中国的各种商品,其实大家第一个想起就是裕华国货。从中国最经典的茶叶家具,到最流行的时尚小吃,都有售卖。


裕华近年来频频开店,也是携带中国品牌进军全新加坡


裕华国货与前面提到的中国品牌有些不一样,它只是售卖中国的商品。裕华国货不是中国大陆的品牌,它总部在香港!香港当然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裕华国货本身就是中国品牌在新加坡市场站稳脚跟的成功范例。



10 饮料:贡茶


这几年,中国大陆各种网红饮料此起彼伏,新加坡市场的2017也是精彩缤纷,竞争激烈。


奶茶行业,台湾一直领先潮流。贡茶在新加坡街头饮品,全岛最多时八十余家店,算是领头老大。






除了中国品牌的大火,全世界的消费市场也更加重视中国人了。


中国人的购买能力,在很多领域的市场早就获得认可。从全球奢侈品和房地产、留学教育等市场里,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市场具有举重轻足的影响力。

 

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疯狂“扫荡”


就连在日本、韩国街头出现中文促销文案,有的甚至急聘中文促销员。

 

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应的是,中国政府或国企在海外的收购or并购,也是大手笔。

 

比如,2009年轰动中新两国的“中石油全面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SPC)的案件”。让这个遍布全岛名扬海内外的SPC公司从此多了一个头衔“中国石油的全资子公司”。 


相比花钱来说,中国品牌要挣到全世界消费者的钱,这就是真刀实枪的商业竞争。




近些年来,在争夺消费者的市场,中国名牌开始海外发力,进入更高级的商业竞争领域。


比如,像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大多数中文语境里都简称为“国航”,但是,来到新加坡,面临的是中新航、卡塔尔航空,美联航这些同行,在世界市场的舞台上,有几十个国家的“国航”。


一般只有在中国已经相当成功的企业品牌才会走出国门。习惯了在大公司的运营方式,到了海外,筚路蓝缕,几乎相当于二次创业,既需要开疆拓域的魄力和勇气,又要有刀耕火种克勤克俭的谦卑和坚韧。


每个中国品牌既代表自己,也不仅仅代表自己。在新加坡,华为手机不仅代表华为手机,也代表中国手机品牌,在中国国内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会继续延烧到海外,但是,一个中国品牌的成功,对来自中国的其它后来者和追随者都是巨大的贡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019kvpwlv&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只是个华为的故事,但也是无数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写照:不惧言狼狈,方得荣耀。


所以,2017年年尾,值得盘点一下,给那些在海外打拼的中国品牌说一声,加油!


相信2018年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在新加坡市场发力,也希望有更加亮眼的表现。


后记:


我们也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少进军新加坡市场的中国品牌成为烈士,铩羽而归,或整装重发,再战新加坡。


每个进取的品牌和企业,每个进取的国家和民族,都值得我们的尊重。消费者的购买,就是一种尊重,不是因为爱中国,而是因这些品牌背后的努力,值得受到尊重。(所以,新加坡眼在策划推出:在中国市场上的那些新加坡品牌盘点,敬请期待)


中华民族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恰逢一带一路的历史战略,中国品牌只有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的认可,才能成为世界的品牌。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新加坡眼®,新加坡最大的自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